健身還是傷身?從心跳速度看

撰文者 / 譚誠明(台大藥學博士)

 

心臟是人體的動力馬達,決定了能量的供應狀況。

但是,強猛的壯漢和虛弱的軟腳蝦相比,成年人的心臟大小卻幾乎相同,都是300公克左右,過重的心臟甚至還有肥大的問題。

再以馬達的使用壽命來看,操得越兇、報銷的速度自然就越快。所以,在沒有更換備用心臟的情況下,心跳的速度越慢,這顆馬達就能運作得越久。

 

 

以動物界的例子來看:老鼠的心跳速度很快,每分鐘可達近600次,但壽命就只有3年左右;藍鯨的噸位大,心跳速度卻慢到每分鐘僅20次左右,壽命竟有將近50年;還有一種壽命可長達177年的烏龜,每分鐘心跳僅有6次。

經過計算,人類平靜時的心跳速度如果維持在每分鐘60次左右,壽命可達93歲;平靜時的心跳速度越慢,人的壽命就越長,而平靜時的心跳速度過快,壽命就會顯著縮短。

近代的臨床研究也證實,平時心跳速度就偏快的人,發生各種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都明顯升高!

 

 

當心跳速度加快的時候,就代表體內的交感神經興奮,因而會分泌出大量的腎上腺素等激素;在這些激素的作用下,生理就進入備戰狀態,並引發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經常受到這樣的刺激,心臟就會加速耗損。

運動或健身的當下固然會提高心跳速度、改善心肺與循環功能,但恢復平靜之後,心跳就應該要趨向緩和。反觀,心跳速度和血壓為何會高呢?

這往往代表了心肺或血管功能上的障礙,導致血流量不足、血液太過黏稠等問題,所以心臟無法妥善將血液送往全身,尤其是末梢血管,才必須透過「加速」、「加壓」等方式來供應生理需求的血流。

 

 

對於有益健康的運動或健身鍛鍊而言,都應該追求讓人的心跳速度降到穩定的相對緩慢,但生活還是精力充沛且身心舒坦,這也就是血流無阻、循環順暢的生理表現。

跟一般人比較起來,心臟加速運轉、血管壁承受高壓,都是造成心血管病變的原因,所以運動或健身若不能讓平靜時的心跳速度或血壓等指標降下來,甚至有升高的現象,可能就透露了這樣的運動方式並不適合自己,或是提醒自己應該檢查身體狀況。

 

[divide]

下列這三種時段的心跳狀況,都是值得觀察的生理指標:

1.運動或健身的當下,應讓每分鐘的心跳次數接近「170-年齡」,大於此數值就表示運動過度,小於此數值則意味著運動強度不足。

另外,運動前後都能感到舒適、無疲勞感,每次運動時間在30分鐘至1小時以內,並維持每週3次的頻率,就符合基本的保健原則。

 

 

2.平復期,也就是運動後的10分鐘以內。如果心跳速度無法在平復期內回到平靜狀態,就代表運動量過度;如果3分鐘內即恢復到平靜狀態,就表示運動量不足。6分鐘左右的平復期,算是適用於大多數人的健康標準。

3.日常生活中的平靜心跳速度應維持在每分鐘60次左右,這也是統計學上曾被提出過的「長壽心跳」。一般而言,平靜時的心跳速度在每分鐘55~85次都算正常。過快固然不利於心臟,但過慢的心跳也可能預告著某種虛弱或病態。

 

 

過多壓力、三高疾病、心律不整、服藥、脫水、甲狀腺亢進或低下……,都可能造成心跳速度異常。透過正確的作息、飲食,再搭配合適的運動或健身,隨時都可監控自己的心跳,邁向更健康的人生!

[divide]

請勿抄襲、剽竊司博特網站文章,違者必究,如需轉載、引用,請務必來信取得授權,並附上作者及來源處;
轉貼網址則不限,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