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運動前、中、後所需補充的營養

近年來,休閒健身與享受大自然之美,成了都會族群假日活動的最愛。而騎著自行車在公路上或山路間奔馳兼享受自然風和美景,正巧滿足了這兩個願望!

同時,透過自行車協會長期舉辦競賽或挑戰賽等等的推廣下,使得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並參與自行車這項運動。

雖然多數人是以健康休閒為目的騎車,並不是為了參加比賽,但參與這項運動所需的營養資訊仍然相當重要,相信很多人沒有仔細去了解。

尤其是在長時間騎車運動前、中、後所需要攝取的食物也還沒弄清楚就上路。

而這很可能會讓你在運動過程中,更快感受到疲勞,降低享受的樂趣。

 

7017746_xxl-1

 

想一想,你是不是騎車當天早餐隨隨便便應付?過程中口渴的時候才喝水?覺得肚子餓了才吃東西?

進一步思考,你是不是經常騎沒幾下就感到四肢無力、精神無法集中?

抵達目的地後,一想到還要騎回程是不是快崩潰?

這是因為每個人體能狀態及代謝能力不同,所以日常生活中,就要講究營養補給,與調配比賽(騎車)前、後的飲食內容,來貯備體力來應付長途的路程。

當然,以休閒健身為目的的車友們,日常飲食其實不必太講究,均衡就好,只需注意騎車前後的補充。

以下就是自行車比賽前、中、後的飲食(營養)建議方法,你可以依據自己需求來參考並調整修正;如果你是健康休閒為主要目的,那就不需嚴守固定時間、路程的補給方式,保持下列原則讓自己舒適即可

記得,要選擇不會令你腸胃不適的食物為主。

 

12347164_xxl-1

 

比賽前一週

選手們在賽前一週,會為了讓肌肉和肝臟裡,貯存更多肝糖,刻意攝取多量澱粉類及糖類,尤其是比賽前一天,以利長途比賽的運動表現,這種方式稱為「超肝醣補充法」。

但在執行超肝醣補充前,選手需要經歷兩至三天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來刺激身體獲得醣類補充時能吸收的更多,因此要特別注意低醣飲食的那幾天的訓練狀況,不要過度操練。(低醣飲食可能讓訓練成果低下)

 

比賽前(出發前)

賽前餐主要會以碳水化合物「醣類」為主,必須以低脂、高醣並且好消化食物。一般常選食物有:穀類、吐司、香蕉、牛奶、果汁及優格等。(約比賽兩小時前進食)

在長時間的運動下,尤其是悶熱的環境中,流質補充更視為重要。建議在賽前2小時,需喝400~600毫升的流質以提供足過的水份,同時拉長時間以便身體排出攝取過多的水份。

 

15079568_xl-1

 

比賽中(路途中)

自行車的長途比賽,往往都是100公里或2個小時以上騎乘,且會因環境因素影響身體機能的發揮。由此可知,中途必定要補充能量來維持體力,需特別重視水份及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補給的食物要易於攜帶(可放在車服後的口袋,且方便拿取)、容易食用、易入喉、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基本上,至少每25~30公里(平均時速至少25km/h)或「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補給。

比賽途中,每隔20分鐘一定要補充100毫升的水份。

較常選擇的基本補給食物:香蕉、巧克力、羊羹、能量包、運動飲料。

注意:可依比賽時間、天氣、路線、比賽強度,決定補給的時機,這需要平日練習時一併訓練,累積經驗。

 

The Cyclist Bram Tankink

 

比賽後(到達目的地)— 恢復的黃金時間!

激烈運動之後,肌肉中的肌纖維會產生損傷、肝醣會耗盡、營養會失衡等,導致身體機能下降。為了讓這些機能恢復,儘量在1小時內補充高比例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運動飲料,能立即提供所需的營養及水份,減輕疲勞恢復身體機能。

除了補充營養以外呢,這裡還有些肌肉恢復的小技巧!例如以15至20分鐘緩和的輕齒比踩踏(最輕鬆的阻力),進行動態恢復;或用伸展動作來幫助肌肉放鬆,也可以冰敷雙腿,舒緩肌肉的發炎、放鬆肌肉壓力與解除僵硬功用。

同時,適當的使用運動軟膏按摩肌肉20分鐘左右,也能讓恢復過程更加完善。

 

11498897_xl-1

 

食物所富含的營養與能量支持著我們身體活動,適當的運動及正確的攝取食物,都是讓身體保持健康以及預防疾病的最佳方法!

不過飲食均衡可不只是為了騎車!即便是進行別種類型的運動(或不運動),這六種基本營養素食物群仍然要保持均衡:

1)醣類(碳水化合物):穀類、水果、蔬菜、牛奶、麵包、糖果、蜂蜜、優格等

2)脂肪:肉類、花生、油類等

3)蛋白質:魚肉蛋、奶製品、大豆、牛奶等

4)維生素:水果、淡色蔬菜、水果等

5)礦物質:乳製品、芝麻、小魚乾、水果、海藻類等

6)水:運動飲料、蜂蜜水、檸檬水等

然而,市面上的營養補充品琳琅滿目,若沒有辦法辨別出適合自己的食品,那麼你還是會需要專業的運動營養師來為每個人評估、調整,才能獲得更好地補充效率!

[divide]

參考資料:
1. 張正琪、蔡忠昌、呂香珠、宏偉欽、朱真儀、鄭景峰、李佳倫、郭堉圻、蔡櫻蘭(譯)(2012)。競技與健身運動生理學(二版)。台北:禾楓。(W. Larry Kenney, Jack H. Wilmore, David L. Costill, 2012)

2.蕭寧馨(譯)(2011)。透視營養學, 8/e。台北:藝軒。(Carol Byrd-Bredbenner, Gaile Moe, Donna Beshgetoor, Jacqueline Berning, 2008)

[divide]

請勿抄襲、剽竊司博特網站文章,違者必究,如需轉載、引用,請務必來信取得授權,並附上作者及來源處;
轉貼網址則不限,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