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大餐馬上胖了幾公斤,所以要忌口?

撰文者 / 譚誠明(台大藥學博士)

 

嚇!剛剛吃完大餐回來,摸著凸起的小腹、帶著罪惡感站上體重計,結果竟然胖了2公斤,這也未免太快了吧?

就算再怎麼易消化、易吸收、易胖的體質,也不致於這麼快就能夠將熱量轉換成肥肉吧?

生理代謝時,食物轉變成體脂肪所耗的時間雖然不同,但總得花上好幾個鐘頭。一般而言,碳水化合物大約要花費12小時,而脂質、蛋白質則會用上1至2天。

所以,食物下肚後不可能立刻就轉換成體脂肪,這就表示雖然體重突然增加了,但還來得及補救。

 

 

這一連串的生理反應,都要從「代謝率」講起。

大吃大喝當然不被鼓勵,但偶爾大吃之後,也千萬不要完全禁食;人體不是呆板的機器,下一餐禁食只會逐漸降低代謝率,而不可能帶著旺盛的代謝率去消耗掉上一餐所留下的多餘熱量。

禁食、暴餓、血糖大幅波動,就會讓人更難回到正常的飲食生活,並對身體造成傷害。大吃是傷害,不吃同樣是傷害,大吃後不吃就是雙重傷害!

任何飲食方法都應該幫助身體回到「正常」,而不是用某種不正常去扭轉另一個不正常。

 

 

或許這種經驗並不會太陌生:前一餐吃太多,隔餐可能就不太餓,那麼就少吃一點,或是等到餓了再吃,但千萬不要刻意跳過一餐或一天不吃。

一碗優格搭配水果、小份的全麥吐司夾蔬菜、高纖蔬果、無調味堅果等,都是大餐之後的過渡之選,可以幫助生理狀態慢慢回歸正常。

 

 

既然已經吃了喝了,暫時就別量體重吧!大吃之後所增加的體重通常都是因為過多鹽分而導致的水腫,並非真的脂肪堆積,量體重只是徒增罪惡感,甚至引發後續的衝動行為。

冷靜下來,在體脂肪成形之前攝取燃燒脂肪的必要營養,搭配合適的運動,就能有效代謝掉多餘的醣類和油脂。

 

 

偶一為之的大餐或許不能完全被摒棄在社交生活以外,但透過下列的飲食搭配,美食與身材並不衝突:

1.巧吃香蕉。燒烤、拉麵、火鍋等餐點的口味普遍較鹹,除了影響血壓,還容易引發水腫。運動員常補充的香蕉就因為含有豐富的鉀,有助於排除過多的鹽分與其他含鈉的調味料,因此能夠降低身材浮腫的機率。

2.連醫生都怕的蘋果。蘋果、奇異果的果肉與果皮都屬於抗肥救星,因為這些水果果肉裡都含有大量的果膠與促進代謝的植物型蛋白質,有助於熱量轉換成能量,並幫助提升代謝率。果皮附近的果膠則是深受腸道好菌所愛,當這些水果幫助增加了好菌的數量,也就讓腸道更容易消化代謝、排除廢物。

 

 

3.深色的無糖飲料,包含了黑咖啡、烏龍茶、普洱茶等,都能吸收多餘油脂,幫助身體排除多餘熱量;如果搭配運動的話,更可以讓頑固的脂肪分解成游離脂肪酸,強化燃脂與代謝能力。

4.補充維生素B群,除了增強肝臟分解代謝的能力,也能夠讓細胞的燃燒效應更加提升。當熱量攝取增加時,就應該連帶多補充維生素B群,這些多餘的熱量就比較不容易轉變成肥油囤積起來。

 

 

大餐實在讓人又愛又怕,但是在害怕之餘,唯有盡早透過飲食與運動來調節身體狀況,讓代謝功能回到正軌,才能夠將大吃的傷害降到最低。

 

請勿抄襲、剽竊司博特網站文章,違者必究,如需轉載、引用,請務必來信取得授權,並附上作者及來源處;
轉貼網址則不限,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