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運動4迷思

不管是求學階段建立的運動知識,還是從別人口裡聽到的運動觀念,或是由媒體曝光的運動資訊。如果來源不是非常正確,多少都可能會產生誤會。而這些誤會要是沒有被修正,也許會變成「迷思」,影響各位運動。

若是可以破除迷思,不只能幫助我們在相對正確的觀念下運動,甚至降低運動傷害發生的機率。另一方面還可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花費。以下司博特整理出幾個多數人比較無法釐清的迷思,並提出相關的意見與看法。

 

Tired woman resting after workout

[divide]

迷思1 穿壓力類型產品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

許多人認為穿著壓力褲、壓力衣、壓力襪或小腿套,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就司博特的了解,目前這一塊是暫有爭議、還無統一看法能肯定這些壓力類型的產品能直接對運動表現帶來正面影響。

或許有些產品帶有加速廢物排除、減少水腫情形、加速血液循環等好處,可是更多時候穿上相關產品後,心態變得更積極,反而才是影響運動表現的因素。當你清楚穿上這些衣服會發生什麼事,下次要購買可能就會有不同做法。

 

beautiful girl running

 

迷思2 肌內效能預防運動傷害

肌內效就是常出現在選手身上的繽紛貼布。一般來說,肌內效的功能有改善肌肉功能、促進循環、減輕疼痛、舒緩肌肉張力等,就是「沒有預防運動傷害」的作用。真的受傷還是尋求醫生協助比較妥當。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貼肌內效很帥,想要自行動手。但實際上肌內效的貼法及使用時機需要一定專業,不是一般人想貼就可以自己貼;貼不好還可能會有反效果,貼了感覺沒差異的人也是有。

 

61632022 - feet male athlete taping on calf muscles, running city marathon

 

迷思3 汗流越多才是有運動到

運動時身體會產生熱能,熱能過多則會導致體溫上升。為了使體溫維持一定,人體會開起一系列的機制來冷卻身體,流汗正是其中的途徑之一。

可以影響體溫高低的因素很多,包括環境溫度、運動類型、體內脂肪含量、衣著及運動強度等。單從流汗量來判定運動量足夠與否,不是非常全面。

有些人可能稍稍動一下就會大量出汗,可能是身體調節溫度的能力比一般人更有效率,並不代表他們運動很久。

 

20404587 - female abdominal muscles

 

迷思4 運動前一定要伸展

以前體育課很常先做伸展再慢跑,以至於我們自己運動也都採用這個順序。不能說這樣完全不對,但比起先做靜態伸展,先做小跑步及動態伸展,更能直接提升身體溫度及打開身體各關節,有利於主要運動進行。

等到運動結束後再進行靜態伸展,可當作運動緩和、讓身體冷靜的方法。靜態伸展也利於改善身體的靈活度,舒緩神經肌緊張與下背疼痛,而且不管是運動後收操,還是平常閒來無事,都可以進行。

 

Fitness woman stretching legs doing pilates leg stretches exercises

 

[divide]

文末司博特要重申,目前這些觀念是獲得多數人認同,但不代表就是最正確的,可能幾年後又有其他研究推翻這些說法。與其死守著規則,鼓勵大家可以用開放的心態來接受新知。我相信,當我們的心越開放,更多的知識也將進到腦袋來。

[divide]

參考資料:Livestrong.com
[divide]

請勿抄襲、剽竊司博特網站文章,違者必究,如需轉載、引用,請務必來信取得授權,並附上作者及來源處;
轉貼網址則不限,歡迎分享!